第233章 巨亏-《2011开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西疆已经创出了大规模机械化耕种亩产三千斤的纪录。
    但农业这东西因地而异,没办法一概而论。
    只能慢慢积累,依靠科学去突破。
    而在三营种玉米的种植户里,兴邦农业的产量算是最高的。
    这还要得意于有机肥对土壤的改善和优化,化肥上的多了会伤地,大量没法吸收的成份沉甸在土壤中,会造成土壤结块,一些有害成份甚至会影响植物生长。
    而有机肥可以有效抑制这些有害病菌繁殖,不但能改善土壤,而且土壤中的有害成份少了就可以少打农药,还能省工省成本,越来越多的病虫害其实就是化肥和农药造成的。
   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,农业和牧业其实可以有效互补。
    如果只是单纯养猪,认真讲其实赚不了几个钱。
    但猪粪发酵加工后,对农业却有好处,能降低成本,并增加产量。
    而农业和牧业的利润是能相互转化的。
    如果粮价过低,那么就把利润转嫁到养殖上。
    如果猪肉降价,那么就把利润转嫁到农业上。
    如果粮价猪肉都不值钱,那就抱团取暖互补应对市场变化。
    这是一套生态循环。
    兴邦研究院和制种公司也在研究这种生态,展开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,研究有机肥和化肥农药的细微变化,研究土壤的深层变化,研究种子的适应性等等。
    这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,估计得研究到天荒地老。
    只要兴邦集团还在,就得一直坚持下去。
    总的来说,2018年的收成还是不错的。
    得益于贸易战,下半年什么都在涨价。
    玉米也涨了涨,涨到了九毛六,去掉成本一亩地收益一千二三。
    十万亩地净收益一亿多,已经很好了。
    就是猪价还不景气,养猪基本没利润。
    没利润也得养。
    农业和牧业的结合,已经不能单纯的考虑哪一块赚不赚钱的问题了。
    而是要考虑产业之间的互补问题。
    国庆之后。
    南山平原开始秋收,比景安晚了二十多天。
    一直忙到十月下旬,才粮食入仓。
    统计结果出来,得粮89.26万吨,亩产1423斤。
    依旧垫底。
    不过得益于今天玉米涨价,总算赢利了。
    虽然一亩地只赚了两三百,但至少没有再赔本。
    当然,如果算上土地成本,依旧是赔的。
    薛表哥租的地,一亩地刨掉几百的地租,还赚了两三百。
    自己的地,净收益上不了六百,依旧是个死赔。
    滴灌技术依旧还不够成熟,农场的技术人员也在总结得失继续改进。
    明年再看。
    秋收结束之后。
    南山平原农场招了大量的临工,收拾地里报废掉的滴管。
    维修人员则忙着检查管沟,把管道里的水排空,否则上冻就玩完了。
    还要给一些不耐冻的树做保温工作,南山平原冬天比景安冷,树没长起来之前,扛不过冬天,冻死了再种又得再花钱,大量工作要做。
    一直忙到十一月底,才算告一段落。
    儿子三个月了,已经全笑也会玩了。
    陈语汐天天吵着要抱弟弟,四岁半的娃力气还不够,抱娃的时候得使全身力气,像是抱西瓜一样死死的将陈继善抱在怀里,弄的陈继善非常不舒服。
    一年匆匆结束。
    2019年到了。
    十二月的最后一天,兴邦集团召开了年度总结表彰大会。
    今年陈耀东不太忙,年终的各项工作早早排上日程。
    年终总结也提前了,没有再拖到新年。
    兴邦农业今年营业额大幅增涨,全年营收达到了53亿,亏损也大幅增涨,直接亏掉了八亿,今年在全省掀起价格战,兴邦农业成了所有菜商们的公敌。
    各地闹的厉害,好在兴邦集团现在体格粗壮。
    第(2/3)页